我對香港郵局之所見所聞

                                                                              陳永鉞

 

主網頁

                                  

 

全世界所有郵局之業務發展,皆以人口數字為依歸,用來確定服務社會人群之標準。本人留意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港九兩地人口數目只有三十五萬,筆者追憶過往在小學時期間曾閱讀過香港地理課本所述如此,才得此據數字。因此我還記著一生中離不開我的終身事業,急速回想本人當年之老店,就是畢打街香港郵政總局。那座建築物甚覺嚴肅兼巍峨,屹立中環地區。當時畢打街地帶成為中環地區之核心地王之區,亦是商務財團集中地區,那處經常車水馬龍,來調節交通動向,華洋經商人仕聚集於該處之大厦,推動一切之商務動力,完成香港整體經濟活力,促進香港當年永遠的繁華夢境,致於畢打街之郵政總局安座那處,簡直天衣無縫之最佳地點。該局北面方向便是海傍街道,名稱為干諾道中,所有郵件輸入皆由那邊進入郵局內部工作,而畢打街方向之郵局正門位置每天由早上八時至黃昏六時大開方便之門,全為市民維持一切之郵局所需服務,從不間斷,只有星期日休息,那天環境,街道上成為寂靜地帶,但總局內部仍須不斷運作,不停地為市民服務,以一切準備全為星期一早上派遞書信服務為主題。

說到香港東區分局,當時只有灣仔郵政分局,位於皇后大道東之灣仔郵政分局,專營售賣各種郵票服務,及方便市民投寄信件,如今成為文物受保護之建築物,現今只有珍惜過去之建設,難免思懷昔日之情景,更難忘者,當時之男女老幼大家手持家書內進郵局,務求盡量迅速將信件寄返家鄉,免令鄉間之父母們常掛著兒子在外謀生之苦況,但信件中亦有報喜兼關懷等,例如兒子在外多添丁兒,禀明雙親,囑咐明年迎春佳節,開燈報喜兼拜祭祖先,此乃傳宗接代之訊息,不能苟且,所以是悲是喜之禀報訊息,全賴寄件人之心情自開自解之態度處理,無人能夠幫助。筆者年輕時代嘗試此種懷念鄉情,當時亦曾居海外,現今書寫至此,忘我一切,令我有感而發,萬望讀者原諒原諒。 

    再次談論昔日灣仔郵局服務社羣之初期年代,香港城市整個東區肯定當年人口稀少,至於其他地帶,例如昔日之七姊妹,戰後才發展,改稱北角,再說銅鑼灣區域,可能原因由於避風塘阻隔,無法帶著連地之發展,更難興盛起來,地勢若不相連,而人口更難凝聚,此乃是惡劣地理環境所致,當時郵局發展業務,難以再向東行,相信當時郵局方面只有放棄,一切等待時代轉變,才能配合郵局服務之需要。

上環郵局建設於上環街市與十王殿菓欄隔鄰,最主要之服務方便內街之永樂東街、永樂西街、文咸東街、文咸西街。那處四條內街全是華人主要生意,至於業務方面,經常與國內之商號聯絡往還,其他發展與聯絡生意之程亦遠及所有華人區域,伸展到南北美洲,近者南洋州府及越南等地。華人之數仟年文字文化皆執筆書寫信件聯絡,投寄信件每天數量無法計出,所以上環郵局全部依賴華人,在上環所有商號接受郵局售賣郵票服務,更方便那區坊眾之郵務需要,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關於西營盤郵局之服務情況,那處人口不太旺盛,但亦不算稀少,交通亦甚方便,西營盤地域之盡頭,便是石塘咀區,戰前石塘咀之盛況,經常載著報紙內欄之消息,亦有某作家描述一番當年之於夜夜笙歌情況。筆者少年時隨父參加飲宴,在那個環境中常見歡娛人物之面目表情,永遠是笑臉迎人之舉動,使我永不能忘,以上所述乃是花枝文章,如今應納入正軌。從街道中比較,上環與西營盤之距離感覺,西營盤郵局定必方便街坊,投寄工作兼

    售郵票,若無西營盤郵局服務,那處之坊眾要步行里路到上環郵局才購得一枚郵票,為著服務之西營盤郵局,所以最初時期曾在水街建立該局,其後遷往薄扶林道,方便區內所有郵務需要之街坊,為他們盡心盡力,攀到最高最滿意服務為止。

 以下傳聞信不信由閣下閱讀後來決定:

    傳聞最初之郵局地址選擇在中環雲咸街斜路上之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之舊址。原由最初英軍佔領香港後,皇后大道中之地皆為海灘沙地。當時還未完成填海工程,事關商務還未發展,而外洋輪船抵港後,只用鐵錨鍊鎖上水泡停泊海中心,再用舢舨載郵件上岸,而當時之英國居民,居住在半山區,為方便計算,昔日南華早報之舊址方便選擇為郵政局專用,更方便英國居民,往還投寄及領取其他郵件之用途,似覺理由足夠。跟著沿用下來,乃至相當時日已過,而填海工程繼續發展,而郵局亦找到理想之地址,後來搬遷到昔日

    皇后大道中之華人行舊址,而两個政府機關專用,其一就是裁判署,其二就是郵局(即郵政總局)沿用到1911年才遷往畢打街之舊地址,時屆1976年發展地鐵總站,郵政總局只有退位讓賢,遷到現今之海傍地段之香港郵政總局,繼續為市民服務。

 以上所述傳聞,但細心研究可能有些道理,郵政起源是英人沿用開始,而中國方面迨至光緒年間開始辦理郵政服務。由於清廷對外戰爭屢戰屢敗,而辱國條件簽訂之下,郵務收益歸為英國所有,而最高之郵務總監皆是英人服職,而中國海關權益亦同樣歸回英國所有,當時無法爭取,到今天只說一聲歷史寫下無話可說。百餘年之郵政服務,最辛勞者只有派遞員工默默耕耘,不論收獲,若然派遞錯誤,定必向收件人解釋一番,既是天天如此工作,只求望世人向他們一生敬重。郵務員工作亦是辛苦公僕之一,更望各界留意此事。

 

 

  主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