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常見的「街頭文物」

主網頁                                                     

 

香港郵筒的源流

         現代通信事業發達,人們通訊多使用電話、 電郵,但傳統的傳情達意方式 --- 書信,在私人及商界通訊中,仍然佔一重要地位。 而書信的投寄,便要倚重那些不懼風吹雨打,巍然屹立街頭, 肩負著替人互通心事 神聖任務的工具 --- 郵筒。

        郵筒是郵政服務不可或缺的設施。 香港全境設有郵筒超過九百個,遍佈鬧市和鄉村。 但是,香港郵筒的歷史和趣味, 你又是否有興趣知道呢?

        原來, 香港的郵政體系源出於英國郵政, 不少郵政用品都是英國製品, 就連郵筒也不例外: 本地歷來所用之郵筒, 型號與英國所用的大致相同, 而且以往大部份是在英國製造後運來香港使用。 所以, 要述說香港郵筒的故事,得先從英國郵筒的歷史說起。

 

英國古典郵筒的故事 

        十九世紀英國的郵筒,與現代的郵筒有很大分別: 早年英國的郵筒,祗附設於郵局之內,現存最早的一個郵局郵筒是1809年製造、 附設於 WAKEFIELD 郵局裏面的小型鐵製郵筒。 至於英國的首個街頭柱形郵筒,要遲至1851年才在聖彼得港 (St. Peter PortGuernsey) 實驗性安置,於1853年在全國推廣。 1是早期英國的柱形郵筒,在18531856年間由英國郵政局委任的鑄造廠 (iron foundry) 之一的 Andrew Handyside and Company of Derby 鑄造。 請留意,當年郵筒的投信口 (aperture) 為直置式。 但當時英國各地的郵筒鑄造廠各自採用其認為美觀的設計,外形並不規則,有圓、有方、有多角柱形等。 2的郵筒, 形狀趣怪,似大酒樽,是蘇格蘭 (Scotland) 地區鑄造廠 Suttie and Company of Greenock 1856年設計及生產。 3是伯明翰 (Birmingham) 地區使用的笛子型” (Fluted Pillar Box) 郵筒,由 Smith and Hawkes 鑄造廠在 1855 - 1856 年間生產,其高度竟達8! 它的投信口也是當時通行的直置式。 但該廠在 1857 年鑄造的改良版笛子型郵筒 (4),投信口已率先改為橫置式,可謂帶領潮流至今。 這間 Smith and Hawkes 鑄造廠,更在 1856年生產了一批 (50) 帶有紋飾的郵筒,供大城市如倫敦、愛丁堡 (Edinburgh)、都柏林 (Dublin)、曼徹斯特 (Manchester) 等地使用,這款郵筒由南肯辛頓郡的科學與藝術部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ArtsSouth Kensington) 設計,外觀優美 (5),所以被稱為科學與藝術 郵筒 (Science and Arts Pillar Box)

 

1

2

3

        有見各地郵筒鑄造廠各行其是,不便管理,所以英國郵政當局在1857年實行標準化,推出圓柱形的郵筒設計。 6是首批全國標準郵筒,在18591866年由鑄造廠 Cochrane Grove and Company of Dudley 生產。這種規格在以後的近一百年成為英國郵筒的標準,變就成為香港郵筒的主流,直至近十年才有所改變。

 

4

5

6

郵筒分佈的規律

        早期,郵筒自英國運到香港後, 郵政當局按人口密度和市民需要, 在合適地點豎立郵筒, 並給予編號, 以便收集信件及維修管理。 郵筒均勻分佈港九各區, 到底相隔多遠始有一個郵筒呢? 郵筒與郵筒之間的距離, 基本上與人口密度及商業繁忙程度有直接關係。 分佈範圍以圓周半徑計算, 市區郵筒與郵筒相距零點四公里。 比方以中環畢打街一郵筒作為中心點, 如往任何一方行零點四公里以內,理應即可找到另一個郵筒。 一些地區因人口比較疏落, 郵筒與郵筒距離比市區高一倍, 每零點八公里半徑才有郵筒設置, 不過發展中新市鎮有例外, 會視乎人口密度及需要作調節,繁忙商業地區如旺角,則會因實際需要高於市區標準, 縮短郵筒的分佈距離, 予以市民方便。 在有些繁忙地段,甚至採用孖筒 應付需求。圖7及圖8是在港九不同地點的孖筒 郵政署在每兩至三年翻新一次郵筒, 郵筒若非嚴重破損、 或因不敷需求, 一般不會輕易更換或丟棄, 隨著時代轉易, 本港於1980年代不再遠道從英國訂購郵筒, 改由本地供應商或懲教署以鐵板、 鋼材或玻璃纖維生產, 實行自給自足, 省卻不少時間與英鎊。

 

7

8

筒的編號

        至於郵筒的編號, 原來郵政署是將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港島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 ISLAND)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內陸 (包括九龍及新界)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MAINLAND) 兩大郵區內設置的郵筒,分別給予兩個不同的系列編號。 港島郵區的郵筒編號系列覆蓋港島及南丫島、 長洲、 坪洲、 大嶼山這些離島,以前還包括馬灣和東涌。 因為這些離島都與港島中區 (也即是郵政總局所在地) 有渡輪交通連繫運郵。 截至2004年中,港島系列的郵筒編號已達378號。至於九龍內陸郵筒的編號則函蓋九龍及新界, 加上昂船洲 (已填海連陸) 青衣島和大嶼山北部的東涌及赤立角新機場範圍。 截至2004年中,九龍內陸系列的郵筒編號已達622號。 那麼, 編號1號郵筒又位於哪裡呢 ? 港島的1號郵筒是在郵政總局外(9) 屬嵌牆型 九龍內陸的1號郵筒, 於尖沙咀麼地道及漆咸道交界 (10) 郵筒的編號一般會髹寫在筒身及在收信時間牌上標示,但在郵局外的郵筒則一般不會標示出編號。

 

9

10

郵筒的類別和型號

    香港的郵筒,傳統上依照英國郵政體系,分類為柱體類、 嵌牆類和燈箱類等不同大小標準規格。 柱體類郵筒的型號最多, 在香港可見的有: 粗圓柱型 (11),幼圓柱型 (12),橢圓柱型 (13),近廿年來在香港或中國內地訂造的有大方箱柱型 (14),小方箱柱型 (15),進展至近年的圓拱頂大方箱柱型 (16),圓拱頂小方箱柱型 (17)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嵌牆類郵筒在香港可見的型號有大嵌牆型 (18) 標準嵌牆型 (19)兩種規格。 燈箱類郵筒在香港則祇見一種標準規格(20) 其他本地製制造的郵筒,還有鄉郊地方使用的鐵製郵筒(21) 和木製郵筒 (22)、在私人商業大廈內裝置的私人郵筒(23是位於舊恆生銀行大廈、編號161的私人郵筒)和安裝在郵局外面(24)及郵件室裏面的郵筒(25) 這些不同類型郵筒的趣味和故事,將一一向您介紹。

 

23

24

25

 

 

郵筒上的皇朝徽號

        早年在英國或香港製造的英式郵筒,均用生鐵鑄成,有圓柱型 (重達一千磅) 嵌牆型和燈箱型等不同大小標準規格。 由於英國的郵政譽稱為皇家郵政 (ROYAL MAIL) 所以郵筒身上除鑄上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POST OFFICE 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字樣外, 更鑄上製造當時的皇朝徽號、 或有鑄上皇冠。 但由於生鐵鑄成的郵筒十分耐用, 可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亦堅固如新, 所以前度皇朝年間鑄造的郵筒, 到今天仍屹立街頭服務大眾。 可以說, 香港傳統的郵筒, 帶有濃厚的英國色彩, 也是動輒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街頭文物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實在十分值得欣賞和研究。

對郵筒的歷史價值有所認識後, 接著你可能會問: 在香港現用的所有郵筒當中, 歷史最悠久的郵筒是那一款 答案是: 維多利亞皇朝徽號郵筒

  

維多利亞皇朝徽號郵筒 --- 在維多利亞女皇執政時期鑄造, 上面鑄有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VR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美術草書字體的一款郵筒,歷史最為源遠。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VR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是拉丁文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VICTORIA REGINA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的簡寫, 意即維多利亞女皇。  42 是編號278 位於九龍東頭村道東隆道交界的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維多利亞女皇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郵筒, 屬幼圓柱型,由 Andrew Handyside and Company Limited of Derby and London 鑄造。 維多利亞女皇於1837 年至1901年在位, 而這款郵筒約於1880 1890年間鑄造,至今起碼有114多年歷史了。 在全香港, VR有皇朝徽號的郵筒而仍然屹立街頭、 繼續為市民服務的,現在就祇剩下這一個了。 這款郵筒有二座被當作文物被保留下來,第一座就是當年在羅便臣道舊山頂道口編號21的郵筒 (43),現保存在香港郵政總局地下郵展廊內陳列,另一座就是當年當年是在油麻地窩打老首與砵蘭街交界設立的編號25郵筒 (44)現時保存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內陳列,兩座街頭文物再讓市民隨時可一睹它的風采。

42

43

44

       

愛德華七世皇朝徽號郵筒 ---

維多利亞女皇在1901年駕崩後, 由愛德華七世皇帝繼位, 在執政十年間 (1901 1910 ),所用的郵筒自然是鑄上其特有的皇朝徽號了。 徽號由美術草書字體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 ER 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羅馬數字VII及皇冠組成。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 ER 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是拉丁文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 EDWARDUS REX 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意即愛德華皇帝。這款郵筒數量很少,是由於愛德華七世在位時間不長, 製作的數量不多,現時全港只有一個, 就是位於麥當奴道11號, 編號20的郵筒, 屬粗圓柱型,由Andrew Handyside and Company of Derby 鑄造,圖45和圖46是該郵筒之特寫。

45

46

 

喬治五世皇朝徽號郵筒 --- 愛德華七世之後,由喬治五世繼位,他在位時間較長,由19101936年, 在此年間鑄造的郵筒,鑄有喬治五世的皇朝徽號,是由美術草書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GR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及羅馬數目字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V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組成,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GR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是拉丁文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GEORGIUS REX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的簡寫47 即喬治皇帝。 鑄有這種徽號的郵筒, 有幼圓柱和嵌牆型兩類。喬治五世幼圓柱郵筒有:48是位於九龍坪石村編號10郵筒。 喬治五世嵌牆型郵筒有: 49是位於荔枝角醫院外的編號14郵筒。

47

48

49

 

愛德華八世皇朝徽號郵筒

喬治五世駕崩後, 由愛德華八世繼位, 數月後即因不愛江山愛美人 讓位其弟, 是為喬治六世。 愛德華八世在位只有短短數月, 期間雖有英國的郵筒製造商鑄造由美術字體“ER”構成的愛德華八世皇朝徽號郵筒, 但這款郵筒並沒有運來香港, 就是在英國本土也不多見, 50是倫敦Southgate一座愛德華八世皇朝徽號郵筒,而51 是在倫敦的英國郵政博物館內陳列的愛德華八世皇朝徽號郵筒。

50

51

 

喬治六世皇朝徽號郵筒

 

喬治六世在1936年登基繼任皇位,至1952年辭世, 但由於任內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及戰後一段百廢待興的數年期間,資源有限, 影響所及,期內製作的帶有喬治六世皇徽的郵筒並不多見。 52是位於將軍澳馬遊塘村的403號郵筒, 屬嵌牆型。喬治六世的皇徽,與五世的十分相似,只是羅馬數字改為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VI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52

 

香港有別於英國 --- 香港郵筒上的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皇朝徽號與英國本土的不同 :

上述在香港使用的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郵筒上的皇朝徽號,與英國本土的並不相同。 5354是在英國倫敦所見的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皇朝時代英國鑄造的郵筒 (後者已由倫敦一間郵票社購入收藏) 其皇朝徽號與香港使用的郵筒上所見, 分別很大。 為甚麼會這樣呢 還有,香港使用的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郵筒,筒身並無鑄上製造廠名,這也與英國鑄造郵筒的一貫慣例迴異。 因此, 有郵筒研究者相信, 香港使用的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郵筒, 很可能是在香港本地鑄造。 此說然否? 香港郵筒研究者仍須進一步考証。

53

54

         

 

伊利莎白二世皇朝徽號郵筒

繼喬治六世擔任英國君皇的是伊利莎白二世, 在位近五十年以來, 經濟發展, 人口增多, 英國本土及其屬地所需郵筒數量也大為增加, 所以帶有伊利莎白二世皇徽的郵筒在香港也最為多見。

        伊利莎白二世女皇的皇徽,是由大楷ER ( 即拉丁文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ELIZABETH REGINA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簡寫 ) 及羅馬數字 “II” 所組成,上端有一個聖愛德華皇冠 (the Crown of St. Edward) 55

55

 

l         96是位於九龍窩打老道何文田街口的60號郵筒,屬幼圓柱型,皇徽較小,投信口有蓋,這種設計近似前朝的喬治五世和六世郵筒,所以應是伊利莎白二世登基後不久的產物,距今有半世紀。 頂部還有一塊橢圓型的小告示牌(56),在英國,這種筒頂告示牌是指示就近郵局的方向和位置。 但是筒身沒有鑄造廠名,故此有郵筒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在香港本地鑄造。同類型的有57是位於梅窩碼頭的215號郵筒,58山頂餐廳外的192號郵筒。

 

56

57

58

l         懸掛燈柱型郵筒, 據資料顯示, 1990年代初期,當時該類郵筒約有六七十個,分佈在港九新界偏遠地區,但在1990年代中期,已逐漸被小方箱型郵筒取代,現時在香港已幾乎不能看見該款懸掛燈柱型郵筒了。 但經查訪考證之下,原來還有兩個倖存,它們原屬懸掛燈柱型的郵筒,被當作為嵌牆式郵筒般使用, 所以能保存下來繼續服務市民,它們是59設立於大嶼山大澳的151號郵筒及60設立於新界沙田世界花園的316號郵筒。另外原位於大埔泰亨村的152號郵筒,筒身鑄有鑄造廠名稱 “CARRON COMPANY”,於1997年更換為小方箱型郵筒,而舊筒於翻新後登上殿堂,保存於郵政總局地下郵展廊裏,供市民欣賞(61)

 

59

60

61

 

l         有些鐵鑄標準式郵筒,相信是伊利莎白二世朝代的產物,但卻沒有在筒身鑄上伊利莎白二世皇朝徽號,亦沒有鑄造廠名。 單門嵌牆式標準郵筒亦有不帶伊利莎白二世皇朝徽號的,如位何文田太平道的157號郵筒(62) 等。 青山醫院大門閘口掛有一個嵌牆式郵筒147號,正、 背面都有投信口,筒身鑄有中文信箱字樣“(63 64)。有郵筒研究者認為這些不帶皇朝徽號的郵筒都可能是在香港本地鑄造。

 

62

63

64

 

從郵筒看蘇格蘭與英格蘭之爭 :

在港島的中環鬧市,還可以找到一款筒身肥胖,有兩個投信口, 體積比粗圓柱型郵筒大一倍的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橢圓型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郵筒, 這種巨型郵筒在它的發祥地倫敦街頭十分常見, 但在香港現存卻只有珍稀的一個。 156是位於港島中環遮打道皇后像廣場的239號郵筒,筒腳鑄明由蘇格蘭格拉斯哥 GLASGOW KIRKINTILLOCH LION FOUNDRY CO. 鑄造。 但為何筒身祇鑄有皇冠, 而沒有皇朝徽號呢 細看之下,上面的皇冠也與其他郵筒上的伊利莎白二世女皇皇徽的皇冠不同 原來這款祇鑄皇冠郵筒, 是專為蘇格蘭地方而鑄造, 基於蘇格蘭與英格蘭在1707年結合成為聯合王國之前,蘇格蘭與英格蘭兩王國曾經發生過一場皇室紛爭,且導致蘇格蘭的瑪利女皇被英格蘭的伊利莎白一世囚禁二十年及在1587年殺害, 因為有此歷史上的事件,蘇格蘭人民普遍不承認英格蘭的伊利莎白王朝世系,亦因此在蘇格蘭地方使用的郵筒,也不宜使用鑄有伊利莎白二世的皇朝徽號的郵筒,以免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因此而改為在筒身鑄上蘇格蘭的皇冠 (Scottish Crown) 翻開英國的郵政局年報,可查証蘇格蘭愛丁堡市確曾在1952年後數年間,有伊利莎白二世皇朝徽號郵筒被塗污及被土製炸彈炸毀的報告。 這些蘇格蘭皇冠郵筒,本來是專門為蘇格蘭地方而造,後來因緣際遇,這款郵筒有兩個在1970年代中期運來本港使用。 想不到一個郵筒, 也能印證數百年前蘇格蘭和英格蘭的一段歷史故事。 您有興趣往中環遮打道皇后像廣場看一看這個全港僅存、 而又大有來歷的郵筒嗎( 65 )? 另外一個同款郵筒,原豎立於皇后大道中萬邦行外,編號238 ( 66 ),但已於1997年回歸之前不久 65日被移走, 改換為玻璃纖維方箱型郵筒。

 

65

66

 

方箱型郵筒

香港的郵筒家族在1980年初增加了一位與眾不同的新成員, 它就是向新加坡借鑑並進口一個試用的方箱型郵筒(67)。這個星洲來客, 就是豎立於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雲咸街口的115號郵筒 (68) 這種郵筒為鐵板鑄造,雙投信口,裡面可以掛放兩個郵袋,容量較大, 所以試驗十分成功, 於是由1980年代初起, 便依樣在香港生產製作, 造價由千六元至二千二百元不等, 這樣更節省從英倫訂購郵筒的成本。 於是乎, 1980年代中期起, 這款方箱便大量在香港街頭出現, 並逐漸淘汰傳統的英國式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皇徽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圓柱型郵筒。

    1988年,郵政署開始改用本地出品、由懲教署工場以玻璃纖維製造的方箱型郵筒。  69是玻璃纖維大方箱型郵筒,編號87,位於銅鑼灣道。圖70是港島大道中的115號郵筒 (右邊),這位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鐵人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星洲來客身傍在199511月底加添了一位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纖維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弟弟(圖左)。由於拍攝此照時才剛剛裝好,編號313號還未髹上呢!

67

68

69

70

 

小方箱型郵筒

纖維郵筒這種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 摩登事物 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還有一種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Q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筒,約在1989年底面世,安裝於人口較稀少的地方,及取代嵌牆式和懸掛燈柱式郵筒。 71是位於沙田醫院外的326號郵筒, 屬小方箱型, 上面裝嵌皇冠, 該郵筒後來換上了一個投信口更闊、 收信時間牌邊框凸出的一款 (72)

 

71

72

圓拱頂型郵筒

圓拱頂的新型玻璃纖維製郵筒,在19981019日面世! 香港郵政署在中環娛樂行外設置兩款新頂型郵筒 (73) 新成員由是本港的供應商在內地設廠製造。 圖片右邊的是第一款,編號330,它把採用了十多年的平頂類型郵筒的箱頂設計改良為圓拱型,相信圓拱頂型的設計更適合香港多雨的氣候。

 

73左邊的是圓拱頂型郵筒的第二款,郵筒編號343,同樣是採用類型的郵筒設計為基礎,除改良為圓拱型箱頂外, 還將投寄信件的入口加大及有活動蓋掩, 設在商業區, 以方便市民投寄不超過30厘米闊 35厘米長 x 5厘米厚的大型郵件。 圓頂郵筒已日見普及, 有取代平頂郵筒的趨勢。 隨著郵筒的日漸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本地化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英國鑄造的皇徽郵筒愈見減少。 有興趣研究郵筒的讀者宜早日尋找、 考察。

1999年夏天圓拱頂新型郵筒同樣有一種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Q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筒出現,屬圓拱頂小方箱型,初見安裝在大嶼山的大澳龍田村、 下長沙及梅窩大涌口 (後者編號69,圖74)

 

73

74

 

    香港郵政署首次採用有蓋的郵箱, 是以方便投寄大型郵件目的。 但在英國同樣試用有蓋的郵箱, 因為英國的郊區經常有蛇出沒, 但它們所吃的並非甚麼昆蟲動物, 而是郵筒內的信件, 郵政局方面正為此煩惱, 特別在郵筒入信處加裝了掃帚狀的封蓋, 希望能阻止蛇爬入郵筒內。 英國郵政局指出, 那些在郵筒自出自入的蛇很喜歡吃紙, 尤其是塗有漿糊或人類唾液的信件, 相信是牠們的「至愛」。 據統計, 單在英國的康沃爾郡 (Cornwall) 的郊區, 每年便有約一百封信被這群飢不擇食的蛇吃掉。

 

 

鐵製小型郵和木製小型郵筒

 

除大型鐵鑄或玻璃纖維製成的郵筒外, 香港郵政還在邊遠偏僻、 投件量少的地方, 設立一種用木或鐵製的小型郵箱, 例如設於大嶼山昂平路寶連寺外公共巴士候車處的80號郵箱 (188 ),就是這款鐵製的小型郵箱。

 

75

        香港還有一種採用十分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原始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的材料製造的郵筒 ---- 木製郵筒是也。 這類木製郵筒其中有一個的設計十分獨特,只能在離島大嶼山大澳見到 --- 76是大澳天后廟門外的編號150郵筒, 上面用英文髹上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郵政局信箱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不懂英文的人會否誤會這是廟祝放置的善信捐款箱呢 ? 77是是轉為綠色的近況。

76

77

 

 

除上述位於大澳的特別設計的木製郵筒外, 在新界及離島一些村落, 和一些不對公眾開放的政府辦公室,郵政署也設有一些標準規格的小型木製的郵筒, 以方便村民或辦公人員投寄郵件。 例如:設於新界沙頭角區上禾坑村的274號郵筒 (78),設於黃竹坑警察訓練學校保安室內的105號筒(79是唯一仍保持紅色的郵筒) 80是設於大嶼山水口村、 編號128的標準木製郵筒。

 

 

78

79

80

 

無編號的木製郵筒

設在大嶼山東涌馬灣涌村的木製郵筒(81),編號為171 但曾經一度漏髹上編號, 成為無編號郵筒。 但有些郵筒又的確不是在香港郵政編號體系之內、 亦無郵筒編號、 但是又由香港郵政安排日常收信服務的, 就如有一些木製的郵筒, 像設在港島瑪麗醫院內的無編號郵筒(82) 及設在港島葛量洪醫院入院部的粉紅色無編號郵筒(83 ) 但該等郵筒是否由郵政署設立、 還是私人設立, 就不得而知了。

 

 

81

82

83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揹仔郵筒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84是位於九龍城太子道南角道口的編號181號郵筒,屬粗圓柱型,但郵筒身附設一部投幣售郵票機,出售1角郵票,成為了俗稱所謂 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揹仔郵筒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據資料顯示,香港第一個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揹仔郵筒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 是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雲咸街口的115號郵筒, 19648月試驗性在當年粗圓柱型郵筒的筒身安裝了一部1角投幣售郵票機,經數月之試驗,效果良好,乃在全港推廣 (85是當年相關的剪報) 不過,由於近年出售郵票的渠道增多,這種依附郵筒旁的售票機已完成歷史任務, 相繼被拆走了。

 

84

85

 

這座181號郵筒, 它除作一般市民寄信用途外,還對警察有另一用途,原來該郵筒設立在多間金鋪附近,在19853月郵筒附近南角道一間金鋪被打劫,當時巡邏的警察接到報告,到達案發現場時,與賊人發生槍戰,警察當時用該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揹仔郵筒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作為掩護物和賊人槍戰,最後成功拘捕打劫的賊人,事後發現該郵筒身上被賊人的子彈打中多槍,郵筒竟變作警察的護身符。 從圖86可見, 槍戰翌日, 九龍城街坊路過時, 莫不對此護駕功臣 駐足而觀,指點郵筒身上的累累彈痕呢! 87是當年有關此新聞的剪報。 不過在案發後數星期,郵筒上的投幣售郵票機也被拆除了,筒身也髹上新裝,把當天驚險事件的留痕也遮蓋了(88)!  雖然事隔多年,此郵筒亦已改披綠衣 (89) 但槍戰的故事相信很多老街坊都不會忘記。

 

86

87

88

89

 

不同外型的郵筒

 設在商場、 商業大廈、 大型屋村內的郵筒,有些設有郵票出售機,外型設計各不相同,有些屬於私家資產,但由郵政當局配以郵筒編號並安排收信,而郵政署亦會在這些私人郵筒的筒身貼上中、英文通告,以聲明權責 (90) 91是設於屯門黃金海岸的246號郵筒、 92是設於銅鑼灣禮頓中心的241號郵筒、 93是設於上水天平村的373號郵筒、 94是設於馬鞍山錦英苑的272號郵筒、 95是設於大窩坪帝景峰的539號郵筒、圖96是設於大道中陸海通大廈的131號郵筒、 97是設於金鐘太古廣場的290號郵筒。 最特別、 好像視覺藝術品設計的郵筒設於灣仔法院道高等法院外的264264A號郵筒,圖9899 是該兩郵筒的正、背面。

 

                                         90                                 

91

92

93

94

95

96

87

98

99

 

不平凡的郵筒

 

再一個較為特別的郵筒。 100是一個普通的伊利莎白二世女皇徽號的嵌牆式郵筒, 外形並無特別, 但相信超過99%香港市民未見過她的芳容 --- 她設於沙頭角郵政局的外牆, 因為沙頭角郵政局位於邊境禁區內, 如非當地居民, 所有需要進入禁區內工作的人士需向警務處申請禁區出入證才可進出禁區, 一般申請入內遊覽都不被批准的。     

 

 

100

「紅轉綠」郵筒換新衣

郵政署改用營運基金運作以來,採用以客為上的目標,為配合機構的更新,郵政署於一九九七年五月九日開始第二次更換新標誌。 新標誌以「蜂鳥」為主圖案(101102),抽像化的蜂鳥身體為英文字母「P; 代表郵政「Post」,鳥翼則為郵資圖案,象徵快捷及效率。根據郵政署的報導,新標誌的含意為:蜂鳥素以速度和意志見稱,同時象徵郵政署的親切、友善、處事快速、辛勤忙碌的機構新形象。新標誌以綠色和紫色兩種現代化色彩為主色,代表郵政署推陳出新積極求變的態度。同時各郵政設施開始逐步改以綠色及紫色為主 ; 連由開埠沿用至今百多年的紅色郵筒亦需更換為綠色。

雖然許多國家的郵筒都以紅色為主調,但中國郵政郵筒則以綠色為主,不知是否香港也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跟隨中國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所有新郵筒皆轉用綠色,而最早出現綠色郵筒的影蹤的地方,是在中區的域多利皇后街編號49號的郵筒(103),和皇后大道中編號238號郵筒(104),它們都是第一批在一九九七年七月初被換上「蜂鳥」標誌的郵筒。第一批髹上綠色的箱筒其「蜂鳥」標誌是由工人仔細地一筆一筆地畫上的,但現時郵政署採用一種印有「蜂鳥」標誌的膠貼,直接貼在郵筒上,無需再由人手畫上了(105106)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深紫色郵筒 ?

      不知讀者在街上有否留意到一個外型似郵箱,卻是深紫色,但又欠缺信件入口的物體。其實這個叫你摸不著頭腦的東西,正是郵政局為了保障市民信件安全的新措施,叫作「郵袋櫃」(107)。事因每名郵差每日會派發一千六百多封信件,但他們背上可承擔的郵件標準重量卻是十八公斤。十八公斤以外的信件,郵局會用車送到大廈門口,暫由管理處或店舖看管,以便郵差稍後進來繼續派發。但因近年新落成的私人樓宇的管理處,均拒絕替郵政署代勞看守超過郵差能力範圍所背上的郵件,認為一大袋郵包放在管理處的大堂有礙觀瞻。加上管理員認為他沒有義務替郵政署暫管這些郵件,故拒絕與郵政署合作。郵袋櫃的設計與普通方型郵筒

外型大小相同,亦是由懲教署工場製造,箱背有“CSI”記號 (108),箱身顏色則為深紫色,該方型箱沒有投寄郵件入口,只設計有一個鎖匙孔,旁邊印symbol 147 \f "Times New Roman"禁止標貼symbol 148 \f "Times New Roman"標語,及印有一個不大顯眼的郵政局標誌,郵袋櫃可暫存四袋十八公斤重的郵袋,還放有雨傘供派遞郵差使用。

        現時全港已設置數百個郵袋櫃,專門供給郵差貯放郵袋,首先郵政署將郵差及其派遞區內所有的郵件用車送到目的地,再由郵差將部份郵件連同郵袋放置在郵袋櫃內儲存,當其派發完一袋郵件後,返回郵袋櫃取第二袋郵件繼續派發,這樣可減少郵差一次過背太多的郵件,耗力兼減低工作效率。 其實郵袋櫃在早前開始試驗設置時,櫃身顏色是淺藍色的 (109),在1997年下半年因郵筒換新衣「紅轉綠」時同樣由淺藍色改髹上為現時的深紫色。 但在小西灣道有一對并列的郵袋櫃,一個是深紫色,另一個卻還保持舊色彩之淺藍色, 相映成趣 (110)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無色郵筒

        有一個無色郵筒,設於西貢黃石碼頭,屬不帶皇徽的嵌牆式郵筒。 但它並非用以寄信,亦無郵筒編號,而是供郵務員投遞寄往塔門和高流灣村的郵件(111112)

 

穿衣的郵筒

        郵筒也需要穿著衣服?其實有時郵筒是需要進行維修,所以用一個大型封袋將郵筒遮蓋,因維修期間不作收寄郵件服務。圖113是遮蓋圓形郵筒用,而圖114是遮蓋四方形郵筒用。 115是位於葵青劇院外的93號郵筒,由於修路工程,需封閉以便搬走,所以穿上一個大型封袋。

 

113

114

115

 

 

郵筒上的收信時間牌

        每個郵筒上都鑲有一塊時間牌,以前是一塊黑色的膠片,刻上郵筒編號和收信時間 (116)1998年起陸續改為藍色及綠色熨膠咭紙牌,上面的內容增加距離該郵筒最近一間郵局的所在地” , 和距離該郵筒最近的另一郵筒在那處的資料(117)。另外郵筒的門邊還有一個約吋半見方的方框, 裝上一塊方型膠牌, 上刻數字, 顯示下次收信是當天的第幾次收信。圖118119是該小方牌的特寫, 該種小牌以白色顯示平日收信次數, 以紅色顯示星期天收信次數, 而以黃色牌 (120) 顯示公眾假日的收信次數。

 

116

117

118

119

120

         

郵筒的食量 

        每逢聖誕節或寄賀年咭時,郵筒都會出現吃不消的情況,信件在其咀邊「徘徊」,究竟一個郵筒可容納多少封信 ? 容量最大的屬本港製造的一款方箱型,可容納五千封信,同類型體積較小的食量亦相當驚人,可「吞」下二千五百封信。 最細面積的屬燈箱型,可容納三至四百封信件。傳統英國製造的圓柱型郵筒,同樣分粗幼兩種,粗的一種,「食量」是二千八百封,幼的亦可吃掉一千八百封信,另有設置在郵局門外的嵌牆式郵筒,全港有一百二十多個,容量達六百多封信。

 

郵筒退役後的歸宿

        郵筒退役後 都會先送往郵局貨倉集中, 靜候發落 (121122123124)19961997, 一部份退役郵筒經過翻新後推出拍賣, 或收藏到郵展廊, 其他的會被儲存備用, 而狀況欠佳的一批, 便難逃被棄置的命運。

 

121

122

123

124

郵筒也公開拍賣   

        九七回歸回歸前, 香港郵政署分別作了兩次拍賣,賣出14個圓柱型的郵筒,19個懸掛燈柱型郵筒 (俗稱老鼠箱) 4個嵌牆型郵筒。第一次截標拍賣日期是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七日,投標書編號PT/364/95號,共收到投標書18份。 第二次截標拍賣日期是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投標書編號PT/42/97號,共收到107份投標書。郵筒分別以六千多元至三萬元不等被市民投得。圖125126127128 是部份在第二次拍賣的郵筒, 他們都已落入收藏家手中珍藏。

 

125

126

127

128

 

        你有興趣知道投標拍購一個郵筒的方法和程序嗎? 現在告訴你當年兩次拍賣的經驗吧! 第一.所有拍賣的資料會在憲報內刊登,只要到政府刊物銷售署購買一份憲報就可得知。第二.在拍賣郵筒前,香港郵政署會在南華早報、星島日報、信報及經濟日報公佈拍賣郵筒的消息。第三.知道拍賣即將舉行時, 可到政府物料供應處兔費索取標書,另外旺角區和中西區政務處亦有供應。第四.可以到擺放拍賣郵筒的地方睇辦,過去是擺放在東九龍政府合署的郵政物料供應組的倉庫內。第五.如有興趣的話可填妥標書連同訂金交回政府物料供應署的投標箱內即可,標期為九十日,中標者可取得有關郵筒,如果投標落選,所交的訂金將會退回。(第一次拍賣的訂金是五仟元,第二次的訂金是二仟元)。第六.中標者要自己到郵政署物料供應處收取有關郵筒,如中標是圓形的大郵筒,須準備有吊臂起重機的貨車,才可將約一千磅重的郵筒運回家中,因為有關部門不負責運送。

第一次拍賣的結果:    RESULTS OF THE FIRST LETTER BOXES AUCTION:

郵筒類型

TYPE OF BOXES

郵筒編號 SERIAL No.

中標價錢() PRICE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98

$30,000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158

$10,500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339

$25,000

伊利莎伯二世 B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B

 40

$9,500

伊利莎伯二世 B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B

 126

$9,000

伊利莎伯二世 B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B

 361

$8,000

伊利莎伯二世 嵌牆型號

EIIR WALL

 84

$8,034

伊利莎伯二世 嵌牆型號

EIIR WALL

 220

$6,060

伊利莎伯二世 嵌牆型號

EIIR WALL

 257

$6,060

喬治五世 B款圓柱型號

GVR PILLAR B

 294

$30,000

 

第二次拍賣的結果:RESULTS OF THE SECOND LETTER BOXES AUCTION:

郵筒類型

TYPE OF BOXES

郵筒編號 SERIAL No.

中標價錢()PRICE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186

$50,000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273

$35,500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320

$30,000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351

$38,650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395

$24,100

伊利莎伯二世 A款圓柱型號

EIIR PILLAR A

 440

$20,000

  喬治五世 B款圓柱型號

GVR PILLAR B

 397

$50,000

  伊利莎伯二世 嵌牆型號

EIIR WALL

 28

$30,0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104

$10,5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140

$15,0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155

$8,0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175

$6,5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01

$8,03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33

$8,002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43

$8,0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61

$38,65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63

$6,339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81

$6,5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84

$10,0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85

$8,08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92

$38,65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294

$6,3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301

$38,65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307

$10,035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319

$7,5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360

$8,200

伊利莎伯二世 懸掛燈柱型號

EIIR LAMP

 418

$38,650

 

參考書目:-

香港郵政署年報

香港政府年報

華僑日報

南華早報

香港郵筒的故事  中國郵學會出版

集郵季刊      香港郵政署出版

 

  主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