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郵政郵票和集郵
主網頁   主網頁   昔日網頁

blueline.gif (967 bytes)

(香港)  張金熾

 

   港郵政很早開設,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前,1841年已經設立郵政總局,辦理英國遠征軍郵政事務,兼理本地民間郵件。

       18416月,英國人莊士敦被英國政府委任為香港總督(1),主持香港政府,同年8月莊士敦知會印度總督,開設郵政局,成立之初沒有郵票,使用郵戳處理郵政業務,直到1862年才發行郵票,所以1841年至1862年稱為 無郵票時期 。香港最初使用的郵戳有三種,都是在香港製造,第一枚橢圓形 在中國軍事郵局 (MILITARY POST OFFICE CHINA),專供遠征軍的皇家兵船隊用,第二枚圓形 在香港軍事郵局 (MILITARY POST OFFICE HONG KONG),供在香港的英軍使用,第三枚圓形香港郵政局 1841”(POST OFFICE HONG KONG 1841),則在香港專門處理民用郵件。

   橢圓形 在中國軍事郵政局 郵戳跟隨英國遠征軍皇家兵船隊(2)軍郵局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騷擾活動,蓋有這枚 在中國軍事郵政局 郵戳的信函僅發現兩件,兩件都是發自寧波,一件寄自寧波遠征軍陸營總部,實寄封上寫上 中國遠征軍 皇家兵船威爾斯利號,日期是1842131;另一件自寧波寄蘇格蘭,發信人在信內寫上 中國寧波1842420,兩件實寄信封可說明英國遠征軍軍隊和香港郵政局的關係。

 

第一枚橢圓形在中國軍事郵局 (MILITARY POST OFFICE CHINA) 第二枚圓形在香港軍事郵局 (MILITARY POST OFFICE HONG KONG) 第三枚圓形香港郵政局 1841” (POST OFFICE HONG KONG 1841)

 

1841年圓形 香港郵政局 郵戳,僅有一件蓋上這個郵戳的實寄信封被發現,信件自印度加爾各答寄廣州或澳門,一艘停泊在該處的兵船 卡特利為莎 號的奧雲先生收,信封上沒有寫上日期,但信件經香港轉遞時蓋上香港郵政局1841”紅色郵戳。

上面列出的幾件郵品,足以証明英國在1842年與大清政府簽訂 <南京條約> 之前,已經在香港設置行政機關並開辦郵政。清廷被迫簽訂 <南京條約> 後,割地,賠款,開五口通商,英國更藉口方便英國商人,在各通商口岸開設 客郵局,發售香港郵票,收寄郵件經香港轉遞,英國在中國設置的客郵局都是香港郵政總局的分局,可見香港郵政總局的地位很特殊。

香港郵政始於1841年,到1862年才發行第一套郵票,由1841年到1862年間沒有郵票,只使用郵戳處理收寄及轉遞等郵政業務,除了上面提到的兩枚郵戳外,另外有兩枚郵戳曾經使用,一枚橢圓形,當中為英國皇家標誌,環繞標誌是英文 香港郵政局 (HONG KONG POST OFFICE),其他一枚也是香港軍事郵政局用的郵戳,圓形,刻上英文 香港軍事郵政局 (MILITARY HONG KONG POST OFFICE),在香港使用。這四枚郵戳都是在香港刻製,使用期間為1841年至1842; 1844年至1862年香港一直使用由英國製造的郵戳,圓形雙圈上綴皇冠標誌,中刻 在香港繳納 (PAID AT HONG KONG),同時使用的並有幾枚大小不同的圓形郵戳,上刻半圓形香港 (HONG KONG),下半為圓形雙線,中間為日期。這幾款郵戳一直用到郵票發行後才逐漸退役。

 

                香港郵政局                         (HONG KONG POST OFFICE)                    在香港繳納                    (PAID AT HONG KONG) 上刻半圓形香港 (HONG KONG),下半為圓形雙線,中間為日期

 

1862年香港發行郵票後,開始使用一種橢圓形柵戳蓋銷郵票,這種柵戳上下三條粗橫線,中嵌B6262B字樣,用這戳擊在郵票上,不論用任何顏色的油墨,郵票已面目全非,因此獲得殺手戳”(KILLER OBLITERATION)的惡名,施用殺手戳的同時,還有一種植有日期的小圓形郵戳。

 

B62 殺手戳”(KILLER OBLITERATION) 62B 殺手戳”(KILLER OBLITERATION)

 

   之後的一百多年都是用英式雙圈郵政日戳,八十年代開始改用單圈郵政日戳,九十年代香港回歸祖國已是鐵的事實,郵政日戳逐步改為加入中文香港兩字,把郵政分局局名以三個英文字母代替,過渡到回歸後使用。

   

                 

        1862年香港發行第一套郵票,以維多利亞女王像為圖案的普通郵票,無水印紙凸版印刷,1863年發行第二套改用有CC王冠水印紙,1882年發行第三套則用有CA王冠水印紙印刷,至1901年女王逝世,維多利亞王朝結束,香港發行的維多利亞女王像郵票三組,連加蓋,改值共六十一枚,但經多次添印,色度有差異,而印刷過程中產生的變異如複蓋,倒蓋,齒孔變異等,其中有些較為珍貴,如九十六先時欖棕色(1865),四先時青灰色十二度半齒孔(1869),二先時玫紅色十二度齒孔等都是。

 

1903年至1911年發行了英王愛德華七世像普通郵票三組三十九枚,這三組郵票沒有特別珍罕的郵品,僅有一些輕微版式變異,這組郵票有個暱稱,因為愛德華七世登位時已屆花甲之年,郵票上的肖像前額頭髮脫光,集郵人習稱為光頭佬
        1912年至1937年發行英王喬治五世像普通郵票兩組三十四枚, 這兩組郵票也只有輕微版式變異,喬治五世的肖像長了豐滿的鬍子,集郵人習稱為鬍鬚佬。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組郵票中有一部分用來加蓋CHINA 客郵 郵票在中國發行,配合在華客郵局運作。兩組共有二十七枚加蓋 CHINA 的郵票。

         

        喬治五世逝世後,愛德華八世繼位,但這位風流君主在位不足一年,就把王位讓給其弟,不愛江山愛美人去了。愛德華八世執政時間太短,香港來不及發行郵票。

  

英國發行的愛德華八世郵票

 

1938年至1952年發行喬治六世像普通郵票三組三十五枚,中間194112月至19458月香港被日軍佔領,使用日本郵票,是另外一段日佔香港郵政史了。喬治六世郵票中較為珍貴的捌分無齒票(1946),是漏打齒孔的錯體。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4組 第5組 第6組
       

        1953年伊利莎伯女王登位,開始發行女王肖像普通郵票,直到1997年止,共發行了六組二百九十二枚,1989年發行第五組添印普票時,在右下角加上年份數字,為人詬病。

1987年發行 1988年發行

                    

199771日香港回歸祖國,為了順利過渡,早於1997126日發行一套不帶任何殖民標誌的普通郵票,圖案是香港島沿岸建築物景色,文字只有中英文香港及面值,完全沒有女王頭像或王冠ER II等殖民地標誌,這組過渡性郵票一直到現在仍在使用。香港郵政署已在19991018日發行一套新普通郵票,以美麗的香港景點為圖案,郵票上正式標上中國香港及英文 HONG KONGCHINA 是第一套有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名稱的普通郵票。

不帶任何殖民標誌的普通郵票

第一套印有中國香港及英文 HONG KONGCHINA

 

開埠五十周年紀念 喬治五世銀禧紀念 喬治六世加冕紀念 開埠一百周年紀念
  

   香港的紀念及特種郵票的發行比較保守,有郵票以來一百五十多年發行了不足二百套。1841年至1941年這一百年僅僅發行了四套郵票,兩套是殖民地規定要發行的喬治五世銀禧紀念及喬治六世加冕紀念,另外兩套則帶有殖民地式炫耀的開埠五十周年及一百周年紀念。

於1946年發的"勝利和平紀念郵票"

 

1962年發行的"香港郵票百年紀念郵票"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英國人再度管治香港,翌年發行勝利和平紀念,到1962年香港郵票百年紀念,十八年來也僅發行了六套郵票,之後的十年每年只發行一至三套,八十年代初香港郵政署成立了郵票諮詢委員會(STAMP ADVISORY COMMITTEE) (3),亦了解到香港回歸是必然的事情,對香港郵票發行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郵票題材較多選用本地事物,中國文化,如香港鳥類”“香港動物”“香港花卉”“香港公屋”“港人生活剪影中國花燈”“中國戲劇”“中國古代服飾”“中國傳統節日等,逐漸淡化殖民地色彩。八十年代開始,香港每年發行五至六套郵票,每套一至六枚不等,如有特別事項,則發行紀念小型張,這是比較合理的方法。

 

郵票題材選用較多本地事物中國文化

 

 

香港早期維多利亞朝代的郵票沒有高值票,最高面值是九十六先時()或加蓋改值一元,很不方便,為了解決問題, 把較高面值的二元,三元,五元。十元印花稅票兼作郵資用,直到1903年發行面值十元的普通郵票後,才停止使用印花稅票作郵資。

十元印花稅票兼作郵資用 1903年發行的面值十元的普通郵票

 

   郵政用品自1879年開始發行明信片,持續多年,種類也不少,有明信片,郵資信封,航空郵簡,掛號信封等,近來在新年聖誕期間還發行過聖誕航空郵簡,方便市民。

明信片 郵資信封
航空郵簡
掛號信封 聖誕航空郵簡

                      

   194112月至19458月香港被日軍佔領,這段期間使用日本郵票,正式在香港郵政局櫃台發售的有二十種,因為是日本通用郵票,所以要在郵件上或郵票上清晰看到香港郵戳的,才能確認曾在香港使用。 19454月郵政局利用日本郵票加蓋香港總督部暫定X發售,有一元五十錢,三元,五元等三種。

日本通用郵票在香港使用

日本郵票加蓋香港總督部

 

香港郵票發行都在郵政總局及各郵政分局公開發售,過去郵商和海外集郵者可以預訂,1988年開始集郵組擴大服務範圍,本地的集郵人士也可以開戶預訂,加上用郵量大,不容易受制於人,偶然發生緊俏,也很容易解決,算是合理。

         199771回歸以後,所有帶有英國殖民地標誌的郵票都停止使用,7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自此之後香港的郵票堂堂正正寫上中國香港和英文HONG KONGCHINA,開始一個新的年代。

   

於1997年71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郵票

 

香港的人口約有六百三十萬,估計集郵愛好者約有二十萬人左右,從新郵發行日在郵政局外排起長長的人龍就知道,還有集郵組的約七萬個長期訂戶,加上五百多個學校集郵小組訂戶,但真正有系統地收集而制作郵集展出者卻寥寥無幾,這裡有很多因素,生活繁忙是其一,收集郵品時沒有系統,只挑合個人口味(或眼緣)就購買的,或者受媒介影響,人云亦云的作集郵投資,青少年集郵則缺乏長期輔導,更因香港教育制度的會考規限,中學三年級開始就要放棄課餘活動,限制了青少年集郵活動的發展,形成少了後備隊伍,更進一步妨礙了集郵事業。

二十年代香港已有集郵活動的記錄,三十年代香港郵票會(HONG KONG PHILATELIC SOCIETY)成立,會員多數是外籍人士,會刊用英文,活動用英語,習稱西郵會。二次大戰後復元,國內很多人來香港發展,也包括一些集郵家,當年懂外語的人不多,有鑑於此,於1946年初,一班華人集郵家籌組以中文出版刊物,以廣東話(香港通行語言)為主,其他方言為輔的集郵學會中國郵學會(CHINA PHILATELIC ASSOCIATION),習稱中郵會,深受大眾歡迎,是會員人數最多的集郵學會。九十年代成立的尖沙嘴郵學會(TSIM SHA TSUI PHILATELIC CLUB),前身是尖沙嘴街坊福利會集郵中心,於九十年代正式註冊為集郵學會,也是以中文為主的。

展望今後集郵活動應以開展學術研討, 提高集郵水平, 以及推廣青少年集郵活動為主, 香港郵政集郵組有較好資源和有利條件, 配合集郵學會共同努力以赴, 當會有所發展提高。

  

1:  莊士敦 (Alexander Robert Johnston) 英國人。 1833年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的私人祕書, 1839年任商務副總監(相當於副領事”) 1841年受命為香港總督。

2: . 英國皇家兵船隊由英國駐印度馬德拉斯及孟買的幾個連的英軍組成, 其中有第十八皇家愛爾蘭軍團, 包括四十二艘皇家兵船, 十六艘印度及孟加拉的貨船, 四艘運輸船和醫院船。

3:  香港郵票諮詢委員會由九位成員組成, 郵政署長為當然主席, 兩位社會知名人士, 一位專業平面設計師, 一位大學美術系代表, 一位集郵家, 一位民政事務局代表, 一位法定語文專員, 及祕書(通常由郵政署郵票及集郵高級經理擔任)

blueline.gif (967 bytes)

 

主網頁   主網頁   昔日網頁